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5.20在古代是什么日子
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
古代女子15岁叫及笄之年。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,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,出自《礼记·内则》。
《礼记》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,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。及笄,亦作“既笄”。笄:束发用的簪子。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,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,未许配的,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。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,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。及笄之年在古代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年份,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就可以成婚,可以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。“及笄之年”和“及冠之年”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“大节日”,从这年生日开始,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。
古代五月有什么节日
五月节就是端午节 节日别名有端五节、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节、蒲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屈原日、浴兰节、午日节、女儿节、地腊节、诗人节、龙日、午日、灯节、五蛋节等等。 有吃粽子,赛龙舟,挂菖蒲、蒿草、艾叶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的习俗。
相关问答
问1: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呀?
答:在古代,女子15岁通常被称为“及笄之年”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节点,意味着女孩子正式进入了成年,可以开始考虑婚嫁了。
问2:那5.20在古代是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吗?
答:5.20在现代是网络情人节,但在古代,这个日期并没有特别的含义,不过,如果你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,也就是端午节,那可就大不相同了,端午节在古代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,人们会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叶,以此来纪念屈原,驱邪避疫。
问3:古代女子15岁就要考虑婚嫁了吗?好小啊!
答:是的,在古代,由于社会环境和习俗的原因,女子普遍结婚年龄比较小,15岁被称为“及笄之年”,就是女孩子成年的标志,很多家庭都会在这个时候为女儿安排婚事。
问4:那古代的端午节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,跟现代的5.20有没有相似之处?
答:古代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现代5.20的网络情人节含义,但也有一些浪漫的习俗,女孩子会在这一天佩戴五色线、香囊等饰品,寓意着吉祥如意,而且,端午节期间,青年男女会有一些社交活动,类似于现代的相亲,可以借此机会相互了解,寻找合适的伴侣,从这个角度看,端午节也有一定的浪漫色彩。